旋毛虫病
时间:2018-01-30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旋毛虫病 |
类别 |
寄生虫病 |
疾病名称 |
旋毛虫病 |
简称 |
旋毛虫病 |
病原虫 |
旋毛虫 |
概述 |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及幼虫寄生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胃肠道症状、发热、肌肉疼痛、水肿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我国十多个省自治区均有本病存在,并有本病在局部流行的报告。 |
流行特征 |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西藏、云南发病居高,主要与生活习惯有关,凡有吃生肉、生血习惯的地区或民族常有本病流行。青壮年男性较高发病率与吃生肉、生血机会多少有关,在农村多见,常呈散发。 |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感染程度有关,典型病例可分三期。 |
治疗和预后 |
1、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易消化及高热量饮食,注意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药。重症患者及时发现处理心、肝、肺及神经系统出现的症状。常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降低病死率。 |
预防 |
(一)管理传染源 1、加强肉食卫生管理,防止猪的感染,对出售的猪、狗、羊肉要进行旋毛虫检疫,阳性肉禁止出售。 2、提倡圈养和用熟饲料喂猪。 3、大力消灭老鼠,防止其污染食物。 4、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技术,早期发现病人,及时治疗,防止死亡病例的发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对本病有所认识,改变吃生或半熟食物的不良习惯。吃肉要充分煮熟。 2、未经检验的肉严禁出售。 (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进餐生肉未发病者,服预防治疗量的噻苯咪唑类药物,可以达到制止发病的目的。 |